Sorry,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
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(enable) JavaScript
Learn more >

晓天的浮空岛

近期状态:刚健了身

注意:这是一篇日记提纲,只言片语,已不知当时具体想要展开说些什么。 受到影响的“学说” 记录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想法吧,真的很想写点什么东西,就算是废话也好。感觉这段时间有点像高三时,每天都活在同一个模式里,白天照规矩上课,下午在运动里寻开心……但也不是完全相同,感觉像罢了。 自己每天都会看看MC视频,看看毛毛,看看空间和Q群,以此为乐。看别人的生活多了,有时候会有正向的激励,但有时候也会...

我其实一开始就想在2021年度总结中写这一点,只是当时我还不太确定。但我现在觉得这也算是这一年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吧,那就是要对自己负责——为自己的悲喜负责,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为自己的生活负责。为明天的自己收拾好行囊,不论是破破烂烂,还是整整齐齐,出发之时,无非自己。知己也好,同行也好,是这个舞台上的过客,是这个生命中的焰火。 爱好、厌恶,发自内心即是真。外界的声音、环境的影响,难以压抑真...

制定锻炼计划的目的首先,是为了不长胖、人好看。这是最直接直白的理由; 其次,是为了达到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的要求(为了考核时不难受); 还有,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。目前比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:跑步、健身、游泳等。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要划分正常学习期间、复习和考试期间、寒暑假期间。 要考虑天气情况,冬天天气比较冷,可以选择长跑、室内器械体操、徒手俯卧撑、引体向上、双臂屈伸等力量性练习以及负重...

我也不清楚这样的一种状态是如何一种生活状态:前一天睡下前,先想好第二天要做些什么事,把时间划好,记在日程本上。第二天起来就可以悉数按计划完成任务。2021年,这样的生活模式我重复了一年了。一年的决心和定力,造就了一本薄但却内容充实的效率手册。然而,2022年伊始,当我翻开新的精心挑选的手册时,我却发现内心有很多疑惑: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机械、太被动了?成年了,不是要尝试着“主动”去生活吗?我真...

锁定日记,仅好友可看哦!(快找我要密码)

(这个小小的分享文章咕咕了这么久,已经没有什么可信度了——本人在处理事情上还是拖拖拉拉,事情想做却不做,拖到后面还是得做,何苦呢?) 写这一篇是因为提问箱有人问我会不会熬夜以及怎么坚持自律,我答着答着就随口说要整理一些心得到豆瓣了(嗯,就口嗨一下,没想到真有人想看)。方法确实很多,也不知道哪款适合你,那我们接下来就开始吧! 自控力(or自制力,emm不作区分) 首先,自控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...

为什么要在今天“送祝福”?昨天A发消息跟我提到今天是教师节,我却不禁这么问。 林荫小道上,我碰见一个人,我将我的书卖给他,只若他不嫌弃书上我丑陋的字迹。交易。钱货两清。 买卖知识,倒也不必有什么祝福了。市场经济,商品交换原则。 那么不妨思考一下,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难道是说三个人里一定有知识比我多的?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难道是重复又重复一个交换的过程而不知何时休止?“传道受...

写下这篇日记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又仿佛是一件艰难的事情——因为我徒有想法,而隔了好一段时间没有付诸实践了。一件事情的难度,仿佛具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指数增长的能力,这大概是为什么拖延能够成为当代人难以解决的毛病之一了吧。 最近一段时间,我都沉浸在一种虚无、无意义的感觉中。我想找到答案,逃脱这一个陷阱——却无法成功。有时候我会担心出了这个陷阱会是一个更大的陷阱,当中会有焦虑、压抑,也许比现在糟糕...

暑假来临了,最近陷入了一种迷茫当中。 也许是长久待在虚拟当中,跟现实有些脱节了——以往乐于去了解的一些时政,现在却显得毫不关心了,一心只被困在自己小小朋友圈的一亩三分地里面,难怪心灵要不可遏止地萎缩。 譬如前天东京奥运会开幕,别人都在关注的时候我却一点没有想起这回事情,想想看未免有些过分……(不过在医院待了几天,一时间反应迟钝还是可以理解的) 现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,一时间不知道...

是日饭后意欲休息,不一时闻舍友做做索索,无法再睡,心中颇有烦闷之气,索性操起一书、戴上一帽出门。日头正当午,满目皆阳光,唯树荫下有些许荫蔽。徘徊片刻,沿河步行,念大学生活之无趣与灰暗,宿舍容积之逼仄、私人时空之短缺、院校事务之麻乱,不禁一悲,竟有抽泣之欲望。上车至大草坪,午时刚过,仅有寥寥毕业生摄影。游荡至河畔草坪躺平,颇有安全与被接纳感。虽是树荫下,光线亦刺眼;树叶窸窸窣窣,间或风来,则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