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rry,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
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(enable) JavaScript
Learn more >

无比“忙碌”且耗能的一天过后,往往是这样的感到无力、些许害怕与些许担忧的早晨。Aiming for big,一切困难的、宏大的工作都来自于一点点的行动,那么行动的方向是什么?这是一个参数量巨大的优化问题吗?是否一定要朝着某个方向走,才能获得惊人的compounding progress?或者是某些compounding error?

也许进步的方式不止一种——直线上升固然直白,但或许有点缺乏想象力了。为何不能是反弹-再反弹?恕我无法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证明,毕竟“反弹”也需要足够好的“体质”,“东山再起”的支撑是某些无形的资本(譬如人格、关系网、技能树,脑海中尽想的是企业家的例子)。

或许,制造焦虑和担忧的是一种“我不够好”“我还能再努力一点”的心绪,以及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消极否定的态度。然而我一直在告诉自己:不是这样的。你想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?别人的看法吗?不。成绩吗?也许。自己的目标吗?当然得是。所谓目标,是来自自己的欲望吗?来自对别人的模仿吗?还是不可避免地,两者都有?以我的感觉,目前我感到有推动力但也容易弹指间灭失的就是来自外部的要求;而最有推动力的略有点不同,它虽然也来自外部,但是加入了自己对这种外部的竞争也好、模仿也罢的深切的欲望——问题是,它是否容易灭失?会不会有一个瞬间,我发现自己追求了那么久的事情原来不是自己想要的?

也许追求的过程和从其中获取的经验教训是最重要的——研究课题几经迭代,最后做的东西跟自己欲求实现的功能(也许那个功能本就是一个不清晰的、没什么价值的、没有人需要的功能,虽然自己感到很想实现,但是只是嘴上说说而没有行动)相去甚远,留下的技能和经验是不是自己想要的?

要去上课了,先写到这,发现上两段都是以“是自己想要的”结尾,这一点是真的很重要啊……

留下爪印